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旅游景点 > 拴马桩:安仁革命历史的见证

拴马桩:安仁革命历史的见证

关键词:安仁革命历史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安仁旅游局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anren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995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   

 

上世纪80年代末,一篇题为《拴马桩的故事》的文章勾起了人们对安仁县华王庙革命老区的深切记忆,随后这篇文章被编进了《郴州中小学生课外读物》第一课。岁月匆匆,一晃又是二十余年,当年这几根见证安仁革命历史的拴马桩,任凭风吹雨打,仍静静地伫立在这片热土上。

  拴马桩一共七根,传闻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,本来是华王庙赵家祠插旗立幡的旗杆石。据说该地乃风水宝地,人杰地灵,曾经连续考中八位进士,号称“八把折子扇”。赵家人为了庆祝这些大喜事,便在祠堂门口立了这些柱石,每逢有金榜题名之类的大喜事时,就在这些柱石上插上幡旗,同时摆酒祝贺,几百年来不曾改变。直到1928年,朱德率部在此驻歇,并将战马拴在此石上,慢慢地人们就将它改名叫做拴马桩。

  1928年1月,朱德、陈毅和中共湘南特委共同组织发动了湘南起义,革命风暴遍及20多个县,安仁县华王庙受周围暴动的影响,迅速燃起了革命烈火。2月26日,唐天际在华王庙古戏台上宣布正式成立安仁县第一个苏维埃政权——第3区苏维埃政府。3月下旬,由朱德率领的湘南起义主力部队攻克耒阳,来到与安仁县华王庙交界的骜山庙。唐天际、唐德寅等安仁革命骨干赶去向朱德报告安仁敌情,朱德早就有攻打安仁的想法,随即布置了作战方案,并于3月29日率部抵达安仁县华王庙,当晚,部队就驻扎在华王庙圩场周围。据当地老人回忆说,朱德当年身着蓝色布料衣裤,脚上捆着绑带,双目炯炯有神。战士们个个精神抖擞,队伍整整齐齐。

  由于长期遭受军阀及国民党部队的欺压,当地老百姓看到当兵的心里都感到紧张和害怕,胆小的则躲在屋里不敢出来,仅敢在门缝里偷偷地观望。通过观察,发现这些兵纪律严明,面带笑容,还帮老百姓挑水、扫地、做饭,向群众宣传革命的道理,老百姓纷纷把家里能找出来的吃的东西都拿了出来,有的甚至把自己睡的床铺让出来给战士们睡。其时,赵家祠及周围的老百姓房屋里都住满了战士,战士们都严格遵守各项纪律,不拿群众一针一线,而且只在厅堂、偏房或屋檐下借宿。

  多年的军旅生涯使朱德养成了亲自查哨的习惯,他在乡间古戏台上简单安顿下来之后,顾不得劳累,叫上警卫员连夜巡查。在赵家祠宿营地,当看到战马都是拴在祠堂里的木柱上时,便立即说:这马得另外找个地方拴——祠堂年代已久,万一马发起性子,把柱子震倒了,房子震塌了,可不好向老百姓交代。饲养员当初考虑的是马长期奔波劳累,关在里面也可避免露宿,经朱德这一提醒,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,于是便一起寻找拴马的地方。在门前的坪地上,朱德发现了这几根旗杆石,实地察看后,觉得很结实,而且上面还有个小洞,便于拴马,便亲自动手,几个人一起把马牵出来拴到了旗杆石上。

  当地老百姓得知这一感人故事之后,被朱德这种处处为老百姓着想的伟大情怀深深感动,渐渐地就把那些旗杆石叫作“拴马桩”了,赵氏宗族还特意在族谱上明确记载:“大革命时,朱总司令过圆岭,将马拴在桩石上,命名此石——拴马桩”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""
='{"id":"10"}'>